烈士江姐唯一儿子如今定居美国,晚年坦言:母亲的遗愿只做到一半
这位自幼在母亲光环下成长,却从未见过母亲一面的儿子,是如何在异国度过他的一生?他又是如何思念那位仅能从教科书上读到的、伟大又陌生的母亲?
这位自幼在母亲光环下成长,却从未见过母亲一面的儿子,是如何在异国度过他的一生?他又是如何思念那位仅能从教科书上读到的、伟大又陌生的母亲?
1965年7月,山城的暑气挟着蝉鸣扑面而来,高中毕业生彭云抱着准考证挤上南去的绿皮车,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年仅十九岁的他身材清瘦,体重不足九十五斤,鼻梁上一副旧眼镜。车过白公馆时,车窗外那片阴沉的旧监墙在阳光下闪着白光,同行同学小声感慨:“
过了两年,彭咏梧收拾行李那晚,油灯昏昏的,他说“等革命成了,就回来”,她没哭,把攒的鸡蛋塞进他包袱,看着他背影消失在巷子口,这一走,就是六年。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夜,渣滓洞监狱的枪声划破夜空,年仅29岁的江竹筠(江姐)在刑场留下最后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万岁!”此时,她3岁的儿子彭云正在云阳山区的破庙里,跟着养母谭正伦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没人想到,这个吃着野菜长大的孩子,50年后会成为美
9月5日,宜宾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宣讲员第三季度集中备课暨反邪教警示教育优秀宣讲员选拔赛在市委政法委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市国家安全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宣讲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